解读《焦点访谈》专访中的沈阳

 产品百科     |     来源:安博体育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04-02 23:29:08

  1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谋发展,启新篇”系列节目之一,专访15位副省级城市的主要负责人,谈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思路举措。节目采访了武汉、沈阳、宁波、西安、杭州五个副省级城市围绕“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阐释各地如何立足自身优势,谋划下一步工作和未来发展。在专访中,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表示,沈阳着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沈阳,近年来立足雄厚的工业基础,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先机、谋新局,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明确未来产业的布局方向,正在一条条新老赛道上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在专访中,王新伟表示,我们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快速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推开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另一方面,我们强化绿色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跃升、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迈进。

  在新晨动力机械沈阳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数字化车间能够降低约17.6%的经营成本,研发周期缩短33%,产品不良率下降近四成。在东北制药原料药厂区203分厂,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在电脑显示屏上可直接查看各种参数,操作流程更规范,可实时控制分析。

  这些场景是沈阳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写照,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因“5G+工业互联网”赋能,正在变得年轻智慧有内涵。这些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已届90“高龄”的沈阳鼓风机集团,通过数字化改造已焕然一新。链上工业互联网的“沈鼓云”,可以实时反馈千里之外客户设备运转异常的动态,异常原因、解决方案也同时由“沈鼓云”发出。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传统企业正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工作效率和服务的品质大幅提升。

  以信息链畅通产业链,实现人机物、产供销全流程、全要素连接与高效配置,沈阳企业耕“云”种“数”的场景提速,势如云奔潮涌。连续举办并成为全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沈阳市,最近两年发布应用场景需求近3000个。

  沈阳市工信局负责的人介绍,目前,沈阳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示范,2022年以来,新培育省级以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累计123个,拥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户,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升至80%、68.2%,高于全国、全省中等水准。沈阳规模化应用“5G+工业互联网”,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激活了制造业“老家底”,找到了新出路。

  在沈阳铁西,占地近25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上建起光伏设备,昔日的用电大户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变成了“发电厂”。北方重工总裁张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能源账:工厂平均每年发电量超2500万千瓦时,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自给自足,还为社会提供了“绿电”。

  “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品研制,推出了螺旋立式磨机、环式冷却机等节能环保产品,推动降低能源消耗。”张斌说。

  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坚持绿色生产,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化生产流程、高效能源管理和循环再利用技术,生产基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了碳排放,为行业树立了绿色生产的典范。同时,工厂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在国内汽车产业创造了范例。

  实现100%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供应生产的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连续7年获得国家绿色工厂称号。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厂长张涛介绍,绿色工厂设计之初就将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置顶”,循环经济理念已经全方位渗透各个运营环节。

  近年来,以装备、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沈阳建立绿色制造企业梯度培育库,针对重点公司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据沈阳市工信局统计,截至目前,沈阳进入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园区)65个,进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园区)161个,拥有绿色工厂200个、绿色设计产品1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个、绿色工业园区2个。

  王新伟表示,我们依托沈阳的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的优势,快速推进航空航天、机器人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半导体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我们建立了10个重点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构筑“头部企业配套园区+专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自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至今,我国共成功发射19艘神舟飞船,在载人航天历史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你知道吗?神舟飞船与沈阳息息相关。以神州十二号为例,这上面就有很多沈阳元素。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在进入轨道舱前乘坐的防爆电梯就是沈阳辽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据了解,改造之后的防爆电梯对电梯门进行了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新一代的防爆电梯门不仅更加坚固耐用,而且防尘、防腐蚀,防冲击波。“航天员乘坐防爆电梯的感觉,就像在陆地上坐高铁一样舒适、平稳。”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为了更好的提高电梯的稳定性,辽海装备技术团队对电梯进行了变频技术的升级,让电梯在运行时实现零速停车。

  此外,3名航天员身上的新款航天服的橡胶材料,来自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该院还开发了指套、掌面隔热垫等系列配套产品,这些橡胶制品可以在-120℃至120℃的极端温度中保持柔韧性,同时又具有耐太空辐射和宇宙漂浮颗粒物等侵害的特殊性能,可以在太空行走时为航天员提供保护。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此次探月任务中,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关键技术产品为嫦娥五号探月一路护航。

  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记者说,由航天新光研制的连接解锁装置在嫦娥五号落月和返回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火工分离螺母是实现着陆腿压紧和解锁的核心部件,上升器连接解锁装置是实现上升器和着陆器之间的连接和解锁,返回器连接解锁装置是实现轨道器和返回器之间的连接和解锁,分离推杆功能是实现返回器与轨道器的电连接器分离和机械解锁分离。研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技术人员充分的发挥才智,解决了产品的难点和瓶颈,使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要求,从而保障了嫦娥五号的精准稳定运行。

  在探月工程中,公司突破和掌握了多项产品的关键技术,大力践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助力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的成功发射,获得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一人获得“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电动观测云台以及主从伺服液压机械手等全海深技术装备,有力支撑了“奋斗者”号高精度航行控制、全景科学观测、高精准作业取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也被称为“奋斗者”号的“控制大脑”。

  针对深渊复杂环境下大惯量载体多自由度航行操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等技术难题,“奋斗者”号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基于数据与模型预测的在线智能故障诊断、基于在线控制分配的容错控制以及海底自主避碰等功能,提高了潜水器的智能程度和安全性;采用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算法实现了大惯量载体贴海底自动匹配地形巡航、定点航行及悬停定位等高精度控制功能,其中,水平面和垂直面航行控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研究所研制的“奋斗者”号的两套主从伺服液压机械手具有7个关节,可实现6自由度运动控制,持重能力超过60公斤,能够覆盖采样篮及前部作业区域,具有强大的作业能力。这项技术突破了超高压密封技术及超高压油液环境驱动与控制等技术,填补了我国应用全海深液压机械手开展万米作业的空白。

  长久以来,沈阳的产业以“重”见长,乙烯压缩机、深潜机器人……无数个大国重器挺起了中国制造业的“脊梁”。近年来,沈阳聚焦数字产业,咬住“创新”不放松,奋力将机器人打造成一张引以为傲的城市新名片。

  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得益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从2000年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沈阳机器人产业集群慢慢地发展壮大,并成为优势产业,带动全市从传统工业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

  作为沈阳高技术制造业代表,新松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指标等同于国外同行业;协作机器人多款产品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在国内自主品牌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移动机器人产品综合竞争优势国际领先。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新松成长为国际上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拥有集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与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

  最近,新松又迎来好消息,百余台移动机器人刚刚出口欧洲,新机型工业机器人又通过了欧盟CE认证。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介绍说,截至目前,新松已累计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为4000余家国际公司可以提供产业升级服务。新松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未来有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实力,推动全球新兴起的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彰显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力量。

  近年来,沈阳市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地增强,工业产值实现较快增长。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公司63家,包括东北制药、兴齐眼药、东软熙康等上市企业,三生制药和东北制药2家企业进入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分别位列第46位和第61位。生物医药产品有2000余个品规,医疗装备包含诊断检验、植介入装备等门类,“明星产品”占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畅销海内外。

  为打通研发、临床、平台、企业、集群、人才等关键环节,沈阳市制定出台18条配套支持政策,包括对新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支持重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每项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支持引进重大创新资源,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引育高品质人才,在人才项目中设立生物医药领域,向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倾斜。

  “沈阳市将持续优化产业政策措施,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科学技术创新力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基地。”沈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未来,沈阳将牢牢牵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向“新”发力,以“质”取胜,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当好全省振兴新突破的“排头兵”,为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